由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(CCISSR)主办的“2014年第十一届北大赛瑟(CCISSR)论坛”于4月18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。本届论坛的主题是:“全面深化改革: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”。会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,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,保险行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,进一步推动保险改革。
他说,一年多来,保监会在推动保险改革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。2014年保监会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,按照市场化的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,改革创新,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一些重要的突破。
具体来看,一是建立市场化的准入和退出机制,二是市场化的费率改革形成机制,三是完善市场化的保险业务体制。
以下是周延礼的发言实录:
女士们,先生们,各位朋友,大家上午好!很高兴参加北京赛瑟论坛,这次论坛以“全面深化改革: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”为主题,这十分契合我国乃至当今世界的主旋律,我讲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。
第一,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。改革是时代发展永恒的主题,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有问题的重要举措,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,全球经济经过调整、改革、融合,已经进入到均衡发展的阶段。
但是世界经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,不稳定、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存在,当前美国经济复苏动力强劲,但压力还是不少,前期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正逐步退出,但恢复常态仍需时间。尽管欧元区金融形势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,但经济仍然处于比较低迷的阶段,日本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不是短期的问题,能否真正进入持续复苏轨道,尚待观察。
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内部结构矛盾凸显,不仅经济下滑,还出现了局部金融动荡,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经济增速、就业、物价等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范围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的区间,保持在7.5%左右。
回顾历史,金融危机前十年,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经济体深入参与全球分工,分享成果红利,内部改革红利,全球化的红利,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,为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创造了辉煌的十年。
金融危机后,全球化减速甚至出现了局部的逆反,包括经济结构的问题,金融市场扭曲,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,使问题暴露,如果改革之后,监管不到位,调控不及时,容易出现经济、金融和社会问题的并发症,可能会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的陷阱。
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美国页岩气能源革命,3D打印技术,工业机器人和大数据的应用等,正在快速的弥补美国的劣势,但是形成生产力仍需时日。调整内部结构矛盾,欧美等经济体都使劲浑身的招数,制定新的规则,比如TPIP,以期达到其发展的目的。
这些情况,欧美在宏观决策、基础研究、人才培养和教育、技术创新应用等领域仍然有他固有的优势。
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,我国从较为封闭落后的国家一跃发展成为经济总量全球第二,制造业总量和进出口总量全球第一,国际影响力快速增强的大国,也创造了人类的奇迹。
但不可否认,我国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开始显现,特别是处于转型时期,比如经济结构不合理,产能过剩,企业创新不足,实体经济债务高,资本回报率下降,这些问题正在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。
前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,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先生认为,持续的增长不是源于持续的生产要素的投入,而是源于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,要通过制度创新,使经济运行更加畅顺,生产效率更加提高。
2012年有一位华人经济学家在美国经济学杂志发表了一个研究的成果,他统计2007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力水平仅为美国的13%,而日本在1975年已经达到83%,韩国在1990年达到63%,他认为中国全要素生产力还需要30%的提升空间。
具体而言,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,进一步促进经济市场化、社会治理法制化、政府调控现代化,使资本、劳动、智力等有形无形的生产要素在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上,实现最优化的配置。
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,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,更有利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,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,改革是最大的红利,我理解这是我们的一面旗帜和方向,它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,有着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意义。
总而言之,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的必然,是时代所需,是民心所向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。
第二,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,进一步推动保险改革。大家知道,保险业发端于海上贸易,保险业的每一步发展和创新,始终与人类发展相生相伴,推动我国的保险业创新,就是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,增强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,不断的拓展保险的功能和作用,在市场化、法制化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面,充分发挥保险的正能量。
2013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.72万亿,总资产8.29万亿,保险资金运用余额7.69万亿,保险市场规模跃升至全球第四,与第三位的英国相差200亿美元,但与此同时,我国的保险业开始面临成长的烦恼,比如行业增长速度趋缓(但是今年1-3月份有一个爆炸式的甚至井喷式的增长,达到35%),综合竞争力不强,保险广度和深度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,要解决这些问题,我们认为还是要靠保险自身的改革创新。
一年多来,保监会在推动保险改革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。比如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,投资渠道已经基本放开,2013年2月,债券投资由备案制转为注册制,在产品定价上,2013年8月启动利率改革,目前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,市场反应是积极的。
比如债券计划规模从两千多亿增长到六千多亿,2013年发行的规模超过了七年的总和,保费收入高速增长,缓解了保障性保险多年来停滞不前的局面,这说明保险的改革创新威力很大,保险界自身蕴藏的活力和发展的潜力也很大。
2014年保监会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,按照市场化的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,改革创新,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一些重要的突破。
一是建立市场化的准入和退出机制,着眼于改变以往的保险机构野蛮生长,有生无死的状况,统筹规划保险市场的准入和市场体系的培育。在市场准入方面,适当限制新设的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,支持设立一批专业性的保险公司,推动区域的保险业协调发展,逐步填补有关省市法人机构的空白。
近期保监会出台了关于保险公司并购管理办法,放开了同业的收购,允许收购方在收购完成所控制的两个同类的保险公司,融资的来源,允许投资人采取并购和贷款融资等方式,放宽了股东的资质,取消了保险公司三年租金年限的要求,这些举措为市场机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二是市场化的费率改革形成机制,今年我们将启动形成机制的改革,按照前端放开定价利率,后端评估利率,力争在2014年底实现全面市场化,在车险费方面,按照先统一,后差异的原则,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,分三步走。
三是完善市场化的保险业务体制,逐步拓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行业规范,完善股权和不动产投资政策和境外投资的策略,在现有的投资渠道上,按照新的大类资产的分类,取消一些不符合市场实际的投资的限制,探索建立分管产品,集中登记,增强保险资产管理的流动性。
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金融改革和各个方面变化发展很快,保险业的改革创新不会有片刻的停息,目的要实现保险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质的飞跃,能够成为政府、企业、居民管理风险的基本手段,能够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大有作为。提高社会对重大改革措施的承载能力,大力发展商业、养老和健康保险,鼓励保险机构投资养老健康产业,调动国家、企业、个人等多方面的力量,运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,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提高国民幸福安全指数。
二是丰富社会管理手段,服务和支持社会法制化,治理法制化,大力发展道路交通、安全生产、环境污染、旅游出行等领域的责任保险,把人与人、人与企业、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纠纷转化为比较单纯的经济关系。形成市场化、制度化的社会矛盾的化解机制。
三是完善社会补偿机制,服务经济市场化,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,大力发展农业保险,丰富农业保险产品,使农业保险成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,建立全国性的综合性的巨灾保险制度。
四是发挥保险资金的特殊优势,服务金融改革和实体经济的建设。如在组织体系上,鼓励设立不动产养老等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,在探索保险机构发起设立私募股权基金,在投资渠道和产品上探索直接贷款或投资贷款产品的方式,发起资产证券化的产品,增加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这样一个渠道,推动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、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。
同志们,朋友们,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已经到来,这必将推动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,深度融合,希望大家更多关注保险,更多运用保险,推动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,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我的演讲完了,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