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顾内地健康险产品,尽管产品多如牛毛,但大多数保额低、保费贵,性价比不高,让都市白领“买得起,高保障”的健康险产品少之又少。针对医疗险中端市场的空白,众安、平安等险企率先投入到中端医疗保险产品的开发中,先后推出了系列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中端医疗险。
这些致力于创新和研发的中端医疗险产品,由于解决了传统医疗险保费偏高、覆盖病种不够宽、保障不够高等“痛点”,具有保费低、赔付高、保障范围宽、性价比高等特点,不少产品一经推出迅速成为“网红”产品。
●南方日报记者 谭冰梅
现有健康险痛点
低端保额低 高端保费贵
内地人在港购买保险近几年来增长迅猛。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,2015年内地游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累计316亿港元,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.2%,相当于内地客户买走香港1/4的保险。其中,内地人到香港购买的保险品种以重疾保障类、储蓄返还型寿险为主。
为什么国内健康险产品多如牛毛,仍然难得消费者青睐,以至于内地消费者仍要绕道香港去买重疾类保险?
深圳市保险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贺国虎指出,一直以来,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。一些消费者对内地重疾险产品,普遍担心覆盖病种不够宽、保障周期不够长、同等保费保障不够高、重疾治好了不能继续保等,导致近年来内地人赴境外买保险的数量逐年增多。
针对内地市场健康险产品多却难吸引消费者的情况,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,保险产品的模仿成为一些险企急功近利的“武器”。一家保险公司花很大精力和成本设计出来的保险产品,一投放市场,很容易被别的保险公司模仿、复制,特别是健康险、寿险产品。
“花了时间和金钱进行研发的成果很容易就被剽窃,导致保险公司创新积极性不高,同质化现象严重。”上述业内人士指出,“从险种设计上来看,缺乏针对性,保险责任求全,重点不突出,无法满足投保人对医疗保障的需求;保费又偏高,一个重疾险通常要几千甚至上万,超出了很多家庭的承受能力。”
上述业内人士指出,内地健康险市场的产品大多数保额低,保费贵,性价比低,让消费者“买得起,高保障”的健康险产品少之又少,这已成为内地健康险的一大“痛点”。
因为这样的原因,导致不少深圳人宁愿去毗邻的香港买保险。
“买得起 高保障”
险企试水互联网中端医疗险
有保险业内人士称,尽管内地去香港买保险自去年开始受到各种限制,对内地的寿险公司是个利好,但要留住内地的消费者,关键还是要多研发出能满足内地人需求的保险产品。
一些险企意识到保障型产品的危机,开始试水“买得起,高保障”的健康险产品。三马旗下的众安保险于2016年创新推出“尊享e生”,医疗保险金为100万元,如果被保险人不幸罹患恶性肿瘤,保险金额可达200万元。这是国内首个给予恶性肿瘤翻倍保额的健康险产品。根据其理赔合同规定,重症监护室床位费、监护费、进口药品费、靶向疗法治疗费等费用都在报销范围之内。
今年2月下旬,众安保险宣布升级尊享e生。与2016版相比,新版在提升保险金额、丰富保障责任的同时,首度承诺癌症患者“零免赔”,使得被保险人抵抗中大型医疗风险的能力增强。
老牌险企平安也开始在这一领域加大创新和试点步伐。平安健康险在2016年推出了应市场需求的“e生保”医疗险产品。这款产品在2017年也进行了重大升级,将医疗保障最高提到600万元,保障范围大幅拓宽:消费者有无社保都能买,不限社保用药,自费药、进口药都可以报销;不限疾病种类,意外伤害、一般疾病、恶性肿瘤都在保障范围内;不限治疗手段,住院、门诊、靶向治疗都可以获得赔付。
从保障期限来看,婴儿从第28天开始就可以投保,投保年龄最高为60岁(市面上其他产品多为45—50岁),最高可续保至99周岁。
保额高、期限长,保费会不会很贵?从该产品的费率图来看,600万元医疗低至每天0.4元起,相当于首年保费最低每天0.4元起,就可以全额报销超过1万元以上的住院医疗费用。
记者对比发现,不管是众安的“尊享e生”还是平安的“e生保”,这两个医疗险产品有几个共同特点:一是保障额度高,医疗保障从100万—600万元不等;其次,不限病种,大小疾病都能保;三是都有1万元的免赔额;四是保障周期长,几乎可以覆盖人的一生;五是价格都很“平民”,以31—35岁的投保人购买300万元医疗险为例,“e生保”一年的费用仅为427元,“尊享e生”的费用比这个还便宜,打个通俗的比方,相当于一顿饭钱换回一份300万元的医疗保障。
市场受追捧
中端医疗险一经推出便成“网红”
显然,上述险企推出的这几款互联网医疗险产品针对的人群非常明确,那就是都市数量庞大的白领阶层。
一直以来,年轻白领面临一个问题:大病发生时费用高,但市面上保障高的重疾类保险产品,价格也不便宜,一年动辄支付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保费,对这些都市白领而言,比较吃力;而对50—60岁的人群而言,问题更多,不仅面临保费高企,而且很多重疾险、医疗险产品直接把这个年龄的人群排除在投保范围之外。
有分析人士指出,上述几款产品属于“买得起、高保障”医疗险,保费比起传统的重疾险要便宜很多。这些产品采用费率市场化定价,性价比优势明显,每年以几百元撬动一份保额过百万元的医疗保障,都市白领基本都能接受。
上述这些致力于创新和研发的保险产品,由于解决了传统重疾险覆盖病种不够宽、保障周期不够长、保障不够高等重重顾虑,具有保障宽、针对性强、赔付高、保障终身等特点,性价比较高,一经推出即成为“网红”爆款。
2015年9月,众安推出尊享无忧个人住院医疗保险,曾在2016年“双十一”创下互联网健康险单一产品日销量最高纪录。随后,其升级版“尊享e生”在市场大卖,仅在4个月内就吸引了超过20万个家庭投保。
再看平安的“e生保”,市场反映也很“亮眼”。该产品在2016年上线仅3个月就达到8万人投保。
“解决了市场的痛点,这就是它受到市场追捧的原因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这么评价。
-业界声音
“中端商业医疗险有望年增60%”
近年来,因病致贫、因癌返贫的故事时常在朋友圈刷屏,引发不少共鸣。《柳叶刀》近期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,在对14594名癌症患者的信息收集中,患者的家庭年均收入为8607美元,而人均就诊支出达到9739美元。“入不敷出”成为许多罹患重病家庭不得不面对的困境。
过去,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国的中端医疗市场几乎为空白。即便到了2012年,根据短期医疗保险市场保费明细,高端医疗保险市场规模10亿元,低端的补充医保市场规模240亿元,而中端保险市场规模仅为1亿元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“针对市场空白,自2013年始,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中端医疗产品,但大多开价几千元,因为价格高,产品只覆盖了部分人群,影响力不大。”
记者了解到,中端医疗险与高端医疗险产品在定价及承保上具有较大区别。高端产品承保所有门诊、急诊住院费用,以及部分国外就医支出等,还可提供VIP病房、急诊救援等增值服务,整体保额可达上千万元,而保费动辄上万元;中端医疗险的承保范围则要小一些,普通门诊、高档医院、外国医院等都不在保障范围,而保费一般至少几千。
众安健康险产品负责人谈腾跃表示,中端市场所针对的白领用户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,他们对低端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程度和范围不满意,而高端医疗产品又存在过高的价格门槛。“因此,中端医疗险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。有研究表示,2015—2020年,中端市场商业医疗险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60%。”
众安、平安率先在业内推出了中端医疗保险。目前,在众安和平安的引领下,不少险企也开始投入到中端医疗保险产品的开发中,并推出了类似的产品。这些产品大多遵循几大基本特征:第一、个人保险;第二、高保额;第三、不限社保;第四、1万元免赔;第五、保费合理。
“在去年的个险市场上,中端医疗险是最火热的市场。而众安健康险通过尊享e生进入这一细分领域,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。”众安保险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刘海娇表示,“我们的‘小目标’是先让1亿人用上‘尊享e生’,让他们获得有尊严的医疗保障。”
“随着更多的险企加入进来,中端医疗险的市场大门正逐渐打开。这个市场才刚刚启动,中端医疗险有望爆发式增长。”刘海娇说。